推薦: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

書名: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
作者:喬‧卡巴金 (Jon Kabat-Zinn)
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
出版日期:2013/10月

留心呼吸的關鍵,並不在呼吸本身。你選擇留心的任何目標,關鍵也不在那個目標本身…。

原來,觀照的本身才是重點…。覺知,才是關鍵所在。

這本《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》很值得推薦,單單因為作者是喬‧卡巴金教授就很足夠了。喜愛《當下,繁花盛開》的讀者,一定會心有戚戚焉。

喬‧卡巴金是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(老師是諾貝爾獎得主),正念減壓療法(MBSR)的創辦人,並將此療法推展進入社會機構,例如醫院、學校、企業、監獄以及職業運動組織,已經有了30年的歷史,居功厥偉。而本書的二位翻譯者,則和法鼓山頗有淵源:溫宗堃是法鼓文理學院的助理教授,陳德中在法鼓山有長期的禪修經驗。他們的學養扎實,實務帶領經驗豐富,加上譯筆清新流暢,也為本書加分不少。

誠如書名所揭示的,這是一本FOR初學者(Beginners)的著作。但是,其實整本書的重點,主要是談正念的心法,內容有一定的深度。所以對於擁有正念修習經驗的讀者,相信也能從中獲得不少的體悟。

本書,並不是詳細說明正念減壓技巧的操作手冊。雖然這本書所附的CD,有引導式正念禪修練習,包括進食禪修(吃葡萄乾練習)、正念呼吸、整個身體的正念、純粹覺知的正念等五項,但它們只是整個正念課程中最精華的部分。實務上,結合了禪修、內觀和瑜珈的MBSR,正規課程是八周,每次2.5小時,再加上1日的完整實作和體驗。

在本書中,作者將正念(mindfulness)清楚定義為「有意識,且不帶批判地觀照當下」。所謂的正念,並不是心理學所謂的「正面思考」,而是專注地帶著覺知,如實地觀照當下。例如在正念練習中,覺察到身體有緊繃的感覺,因此產生了負面情緒。我們不是要去消滅負面情緒(相要消滅的本身,其實就是一種壓力),而只是客觀如實地看到,讓它如其所是的存在。當負面情緒被觀照到了,我們就比較容易與之共處,進而慢慢轉化它。

這種對於所緣境「不帶批判」的態度,是正念很重要的心要。筆者認為魯米的詩《客房》,最能表達這樣的精神:「生而為人猶如客房 ,每天清晨都有新旅客蒞臨。 有愉悅的,有憂傷的,有刻薄的旅客。某些覺察的片刻,就如意外旅客的到訪。誰來,都一樣歡迎他。」不帶批判的背後,隱藏的議題,是如何去掉「我執」,喬卡巴金稱之為「造我」(selfing)。書中有很多的篇幅,談的就是如何去掉「我」和「我的」的執著。有禪宗禪修經驗的同學,對此部分應當不陌生。

書中也多次提及,卡巴金博士很喜歡說的三句話:「nowhere to go, nothing to do, nothing to attain.」(無處去、無事做、無所求)。這是我們東方哲學與禪宗無所求的態度,也是正念減壓的重要精神。無所求,結果卻也水到渠成。

有關當下的闡述,一直是坊間身心靈成長書籍探索的精髓議題,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。筆者最喜歡的一句話,就是「沒有兩個時刻及兩次呼吸是相同的」。作者提醒我們,若你能夠記得,每一個當下時刻都是全新的。或許,你的已知就不會阻礙你對未知保持開放。而你所未知的,會更為寬廣遼闊。

我們在學校學習各種學科,幫助我們培養精密思考以及更清晰周詳地評論和陳述的能力。但是另一項同等重要,卻從未在學校被重視與訓練的才能,就是覺知能力。這種對思考的覺察能力,可以讓想法,不再是在我們未覺察的狀況下,支配我們的生活。所以作者表示,「覺知能力,在某些層面更為重要,因為無論多麼深奧的思想,都能涵容在覺知之中。」

正念練習,就是在思考能力之外,培養我們的覺知能力,這也正是本書的關鍵價值所在。

撰文:兼任助理 戴國熙(2016/11/14)
※如果對本書有興趣,歡迎至諮商輔導暨校友聯絡中心閱讀或借閱(開放時間及借閱辦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