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
作者:劉若瑀
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2011/8月
優人神鼓擊鼓,開始訓練的第一堂課,就是聽。打鼓時去聽,聽自己的鼓聲,聽別人的鼓聲,也同時聽見林中蟲鳴鳥叫的聲音,聽見風聲、雨聲。當你正在聽別人的時候,自我自然放下,也比較自在。當一個鼓手在群體中…我提醒他去聽,他所擊出的鼓聲,也自然融入眾人的鼓聲中,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當下片刻。
睽違五年了,優人神鼓新作《墨具五色》即將在今年四月起公演,很期待劉若瑀與黃誌群這對生命伴侶蓄積五年能量後,所迸發出來的新生命風華。正如優人神鼓的代表作《聽海之心》花了四年時間才創作出來,以致充滿了豐厚的底蘊,感動了多人,當然也屢獲好評。想要了解這個強調先打坐,打拳,然後再打鼓的特別劇團,是如何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風貌?這一切,都要從1983年夏天,劉若瑀抵達那個加州牧場,遇見「老先生」開始說起。
「第一天,我們四點集合,簡單點名後,然後開始唱歌,並且跳一種簡單的海地舞步(yanvalu),一直到晚上10點結束 。」作者寫到,這樣的海地舞,是老先生訓練每天一開始的基本菜單。之後,加入了的身體訓練,有時會在黑暗的山林裡跑步,有時會作雕塑、潛行與流動訓練,有時是發聲練習、聆聽課程以及團體動力的學習。
訓練通常在半夜1-2點結束,這樣的份量是很累人的,但是一年中沒有學員遲到或請假。過程中,老先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,另類的,為的是挑戰或顛覆學員的身心極限。作者紀錄了老先生當年的智慧話語「動物的身體都是有機的,超越頭腦控制的,所以能夠產生不可思議的反應與爆發力。」「東方的行者到了某一個階段,內心與外境無二時,會有一種類似變身的狀態。此時行者的內心自由自在,隨心所欲,其言行則是一種有機狀態。」
下學期的課程,加入了「神祕劇」的展現與老先生的雕琢過程。學員的作品,被要求植根於文化背景,要能探索未知,打破慣性,且要直接實地去做出來,而不是用想像的。最終,要能表達出未知的神秘力量或元素。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個案例:老先生為了要改掉一位體操選手阿明的慣性動作,先把他的雙手綁住,再把雙手及雙腳都綁住,最後他只能像嬰兒般在地上爬行,這時重心已不在以往的雙腳,而是在胸口。神秘劇最後呈現了有機的質地。
類似這樣的案例,書中有很多,有待讀者自己去體會與反芻。劉若瑀在本書中想要強調的,就是老先生如何帶領學員覺察及打破自己的慣性,包括對時間的慣性,以及成長過程中所有知識輸入方式及行為反應的內在慣性。這也是東方禪修想要達到的目標。
書中所講的「老先生」,就是波蘭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 (Jerzy Grotowski; 1933-1999)。 他提出了「貧窮劇場」的原則,捨棄遮蓋演員軀體的裝飾,試圖透過大量使用身體技術,來激發演員的潛能,包刮翻滾、跳躍等運動技巧,聲音的靈活運用,身體塑形、節奏韻律、空間感等種種能力。Grotowski的理論和實踐撼動了歐美前衛劇場界,為當代劇場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,是20世紀一位重要的戲劇大師。
Grotowski 創造了一種結合修行、演員訓練和藝術表現的訓練,背後的核心,其實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。因緣際會下,劉若瑀回國創立劇團後,認識了習武及禪修的黃誌群,進一步把Grotowski當年上課的教導,實踐在優人神鼓的帶領及創作上。30年後,劉若瑀在書中寫道:「大多數老先生的訓練,都已經經過我個人的轉化,也不能稱為老先生原來的訓練方法了。但是當年老先生智慧的引導,至今仍然受惠無窮。這本書雖然是那一年(1983)的體悟,但終究已經過了30年。雖然書出得很晚,然而沒有這30年,恐怕也很難看見真相。」
在紐約讀書時,就和劉若瑀熟識的李安,在推薦文上,點出了本書的精髓:「一個 Grotowski 訓練的見證,一個學子上課多年後驗證的反思。一個西方的劇場高人,參了東方的禪理,反芻教導東方學子,再由她從自身文化的根源,驗證到她的本性。來回30年,其內容自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。」
就讓我們翻閱展讀此書吧!慢慢品嚐劉若瑀當年所上那36堂表演課裡老先生的智慧,以及作者30年的轉化過程和創新。正如作者所說的:「每一個人回到自己內心的寧靜,才能走長遠的路。」相信這種體悟,將會慢慢幫助我們在臨緣對境時,更容易達到身心與外境的合一狀態,讓我們不僅能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,同時也能聽見別人的鼓聲。
生命教育學程二年級戴國熙(2017/2/14)
※如果對本書有興趣,歡迎至諮商輔導暨校友聯絡中心閱讀或借閱(開放時間及借閱辦法)。